甘孜日報 2024年05月20日
◎韓曉紅
多普溝依偎著新路海勝景,兩邊山峰峭壁,蒼勁雄渾,仰視之,不得不吟誦起曹孟德《步出夏門行·觀滄?!返那Ч旁娋洌?/span>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遙想當年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面對滄海,何以發(fā)出如此感慨?
曹操善詩,他將自己的政治抱負凸顯在詩歌里,他有正直感,面對漢末民不聊生,哀鴻遍野的社會慘象,他用詩抒發(fā)自己的憫世之情。然而,這位擅長吟誦沉雄詩篇的詩人,即便是面對如此慘象,他的詩依然氣魄雄偉,以慷慨之勢表達悲涼之情,這是難能可貴的。正因為如此,曹操的詩篇開啟并繁榮了對后世影響至深的建安文學,這就是被后世稱譽的建安風骨,魯迅曾感嘆并評價為“改造文章的祖師”。此時,在多普溝里游走,置身于兩岸雄峰之中,頗有“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之同感。多普溝之山峰,雄峙沉雄,既有積雪之神韻,又有峭壁之雄偉,人在其中,無疑顯得十分渺小,行走其間,怎能不仰視敬畏之,怎能不心態(tài)淡定,努力融入其中。山是有生命的,更是有精神的,而人,僅是滄海一粟而已。我的四周依然是“樹木叢生”,樹葉碧綠,樹枝遒勁,樹干高挺,這樣的生命無疑活出了一種強健的精神,而“百草豐茂”,更是多普溝四個季節(jié)融為一體的特征,在我的行走的途中,多普溝正是以百草迎我、待我、纏綿于我,草之葉片,清麗且柔嫩,草之花,其瓣之靚麗肌膚,其蕊之秀麗典雅,其頸流暢而不無勃勃生機。一棵草便是一首精致小詩,便是一條高傲生命,或許在多普溝或緩或急、或寒或暖的風中,依然靜謐地做著屬于自己的清麗小夢。
而曹操所言之“秋風蕭瑟”,不知道這位雄才是實寫還是虛構(gòu),多普溝的秋風卻絲毫沒有“蕭瑟”之象。
行走于多普溝,簡直就是行走于一幅世界名畫之中,有鷹的翱翔,有鳥的鳴唱,有山的呵護,有草的溫馨,更有星星點點的牦牛群,賦予我富有靈性的動感。
有詩有畫的行程,足矣!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