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3月02日
■劉學正
舞獅,又叫“獅子舞”,是我國具有上千年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shù),激情四射的戲耍之中,寄托著人們祈求和泰安康的美好意愿。在我們縣城,每年的元宵節(jié)都會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舞獅比賽,更有多頭“金毛獅”穿梭在大街小巷,才進了臘月門大家就開始掰著手指數(shù)日子,盼著正月十五快點兒到來。
到了元宵節(jié)這天,隨著街頭的鑼鼓聲漸起,從胡同中巷子里潮水般涌出人群,其中既有古稀老者,也有垂稚小童,或攙扶,或懷抱,不一會兒大街上已是人山人海。幾頭“金毛獅”伴著鼓點越來越近,走在最前面是獅子郎,他們一身古代武士打扮,手握旋轉(zhuǎn)繡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群獅;緊跟他們的是兩頭憨態(tài)可掬的小獅子,獅被下的舞獅人身著相同毛色的衣褲,不時作出搔癢、抖毛、打滾等動作,形態(tài)細膩逼真,生動有趣;接下來的幾頭大獅子,則由兩名舞獅人組成,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扭獅身擺獅尾,賣力表演著騰翻、撲跌、跳躍、朝拜等絕技,簡直惟妙惟肖,引來人群的陣陣掌聲。
當“獅群”途經(jīng)商業(yè)街時,時有臨街的店鋪老板用紅綢子包裹幾盒煙或封一個紅包,恭恭敬敬地遞給獅子郎,獅子們便會在店鋪門口停留片刻,戲耍一番,熱鬧的人群加上“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寓意來年的生意興隆廣進財源。更有意思的是,當扭著秧歌的大叔大媽、踩著高蹺的“牛鬼馬神”們,跟獅群在十字路口偶遇,一場別開生面的“人獅大戰(zhàn)”就此拉開序幕,人在獅群中調(diào)笑逗樂,獅子在人群里佯裝拉扯撕咬。老頭老太太笑彎了腰,小媳婦大姑娘費力地抿著嘴,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們挽起袖管,扯著嗓子喊:“踢這邊吆,撞那邊吆,撓他身后吆,再加把勁兒?。 ?/p>
等“獅群”來到中心廣場,頓時鑼鼓震天,鞭炮齊鳴,重頭戲就要開演了。別看這些獅子都是以竹為骨,以紙為皮,瞪大的眼球是雞蛋殼,走起梅花樁來可毫不含糊,一派威風凜凜的王者風范。舞獅比賽中,除了梅花樁和三獅踩球等精彩表演,更令人嘆為觀止的當屬獅子登高。幾張四腳朝上的方桌壘在一起,獅子郎站在上面,一手舞動繡球,一手作調(diào)戲狀,兩頭“憤怒”的獅子一層層爬上去,等爬到最高處的四個桌腿時,人群中瞬間靜了下來,緊握著拳頭為處在驚險中的獅子捏了一把汗。這兩頭獅子卻并未就此罷休,在上面不時做出直立、轉(zhuǎn)身、猛撲等動作,動作越高難度,人群中爆發(fā)的掌聲越熱烈。
關(guān)于舞獅還有這樣一個傳說:東漢章帝時,大月氏國進貢了一頭金毛雄獅,使者揚言朝野,若有人能馴服此獅,便繼續(xù)向漢朝進貢,否則斷絕邦交。漢章帝先后命三名勇士馴獅,均未成功,后來金毛雄獅狂性發(fā)作,被一個侍衛(wèi)亂棒打死。侍衛(wèi)為了逃避罪責,將獅皮剝下,由他們兄弟倆裝扮成金毛獅子,一人逗引起舞,此舉不但騙過了章帝,連大月氏使臣也信以為真,拱手認輸。后來此事傳出漢宮,老百姓認為舞獅子是為國爭光,是祥瑞的象征,便紛紛仿造,表演獅子舞。耍獅子鬧元宵,帶給人們的不只是短暫的快樂和熱鬧,更是對一年光景的希望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