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3年12月02日
迎親
到此為止,婚宴完后,新郎家要派人提酒到青杠棚內(nèi)邀請客人們到婆家就座。等客人們到齊后,主客雙方就開始圍繞婚事天南地北地唱歌跳舞,盡情敘說。按彝族規(guī)矩,唱歌對賽首先由主人即新郎家先唱,新娘方根據(jù)主人家所唱的內(nèi)容一一進(jìn)行回答。如“年有十二個,就數(shù)今年好,月有十二個,就數(shù)這月好;日有十二天,就數(shù)今天好,夜有十二夜,就數(shù)今晚好。頭上藍(lán)天無云霧,即使有點云霧,也不會降下雨,即使會降下雨,雨水也不會淋著人,即使淋雨不會寒冷;世間不刮風(fēng),刮風(fēng)不襲人,即使遭風(fēng)襲不冷凍;腳下是寬闊的平原,千里無積石,走路無石拌腳,即使拌腳趾不痛,家里男女老少都安康,懷中小孩不哭泣,膝前兒子兒孫笑哈哈,樂得老人抿嘴笑,灶里一切都好,好來炭灰也很少,多了也不蔓延。廣闊的藍(lán)天?。槭裁催@么歡笑,原是為婚禮助興而高興笑,廣袤天邊的大地??!為什么這樣平坦,原是為姑娘出嫁家;在坐的四方佳賓,今天為啥這樣高興,原是彝家兒女聚媳安家,原是漢族兒女筑新房,原是藏族兒女搭青棚,今天為了給婚禮助興,特意趕著來,騎著駿馬來,幸福喲,真是幸福。彝家婚禮場上,哪怕只喝上一杯酒,只吃上一砣肉,只舀上一勺飯,咱們口里樂心里甜,今天是歡笑的日子,蝴蝶喜得展翅飛,小蟲喜得盡情爬,孩子樂得在地上翻滾,親家喜得賢惠女,姻家養(yǎng)女嫁夫家,高興喲真讓人高興。”彝族婚禮上對說比賽,其場面熱鬧別具一格,比賽雙方為了各家的名聲,急中生智,自我表現(xiàn),對說者瑯瑯上口,聽眾側(cè)耳靜聽,興致勃勃。主客雙方圍繞婚禮主題展開對說,有攻有守,有褒有貶,有時海闊天空,有時波峰浪涌,盡力為自己爭光。唱出自己最高水平壓倒對手,所唱內(nèi)容緊密圍繞彝族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天文、地理、民俗等方方面面,或者說緊緊圍繞新娘到新郎家來一路上如何辛苦,新郎家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招待好貴客,很過意不去等歉意語來問候客隊,而送親人也要用娓娓動聽的語言來答謝新郎家如何用美味佳肴來招待客人,這次的婚禮如何隆重,使送親隊個個酒足飯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新娘安安全全地護送到了新郎家,責(zé)任已完成等客套話來答謝主人家。路途遙遠(yuǎn)的則住下來,等到次日才返回,路途近的吃了飯后就可以返回。新娘及護送人員一般要聽候主人家的安排,因為按彝族的習(xí)俗,新娘結(jié)婚時不能和新郎馬上同床,到了晚上,新娘便與家中婦女同睡于迎親棚中,新郎則睡于他屋。要等到新娘回門彝族稱為“約拉姑”以后才能同床。除此而外,按彝族婚俗,新郎必須給舅舅、叔叔、哥哥兄弟和伴娘(包括接親者迎親者)一份禮金。然后,主客雙方又要進(jìn)行摔跤比賽活動。男女可以爬樹桿、抱樹樁等,有意思的青年男女可以互相嬉戲,給新郎和新娘增添樂趣。等送親隊要返回時,主人家要給送親隊送煙,彝族稱“呷沙依”;送酒,彝族稱為“呷沙執(zhí)”和“分放路費等活動”。
彝族有種古老的習(xí)俗,是對母系社會制度的一種追憶:舉辦婚禮時,本村寨的姑娘們成群結(jié)隊地?fù)寠Z生肉。等到結(jié)婚用的豬肉、羊肉砍成砣砣后,姑娘們就要來搶奪生肉塊,當(dāng)她們把肉搶到手后,逼迫小伙子到主人家去要酒來換取肉塊。這種婚禮上的游戲活動,類似于漢族的鬧新房,只不過它與漢族的鬧法有別而已。彝族婚禮上的搶奪生肉獨具一格,十分激烈別有情趣。彝族婚禮上的另一種搶肉是等到把肉和飯煮好后,未等送親的人和新娘吃飯之際,主人家要用一個小篾兜裝上幾塊熟肉或蕎粑,叫一個小伙子端去站在新郎家的門口,通知送親的人派出代表來領(lǐng)取獎品,意味婚事已成,馬到成功。有些地方派出姑娘向前來領(lǐng)取賞肉的小伙子潑少量的水,但這種潑水一般要男方家的同意后方能進(jìn)行,其他人不能隨便潑客人的水?!錾绸R魯石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