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4年01月02日
◎胡勝盼
深秋的午后,秋陽透過窗欞映射在書桌上。沏一杯新茶,裊裊茶香與隱隱而來的桂香自然交融,秋韻秋思一切盡在不言中。翻開戴明華的新作,《中國人的茶事》隨之娓娓道來。
這是一本視覺上賞心悅目的中國茶史,也是一堂有趣生動的茶文化通識課。作者戴明華,中國人民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碩士,“博物館有得聊”品牌創(chuàng)始人,文化學(xué)者和推廣者。她以博物館里的茶文物為切入點,閱讀茶著作,走訪茶山,以獨特的角度捋出了一條中國茶事的脈絡(luò)。《中國人的茶事》,從茶的小歷史入手,窺探了因茶而來的大世相,由唐之前的茶,到唐茶陸羽成圣,及至宋茶的煙火氣、明茶的歸真路,最終歸結(jié)于清人的“賭書消得潑茶香”。書卷流轉(zhuǎn),茶香氤氳,沁人心脾。在作者筆下,茶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飲品,而是歷史的參與者和記錄者。讀完此書,一張完整的中國茶文化圖譜在腦海里逐漸變得清晰明朗。
書以朝代為分軸,依托文物史料,講述生動的中國茶史。《中國人的茶事》并沒有拘束于晦澀的茶類專業(yè)講解,而是將更多的筆墨放在歷史長河中,講述從唐之前到清代期間茶與人碰撞的浪漫故事。作者在自序中寫道:“雖然中國人的茶事里并不乏大人物,茶與歷朝國事都息息相關(guān),茶也曾掀起時代的風(fēng)浪,但我們在歷代茶事中看到更多的是活生生的小人物:種植茶樹的茶農(nóng)、制茶的茶工、寫茶書的文人……就算是那些被寫進(jìn)史書的所謂大人物,我們關(guān)心的也是他們端起茶杯的日常?!钡拇_,沒有了人,茶不過是一片樹葉落在了水里。有了人,茶才有了生命,有了文化,有了道義。
茶事,人生事。古人品茶,亦如品人。陸羽,為人坦蕩,待人赤誠,視功名為浮云,他以茶與世間對話,以自己的才情與文人往來,留下了千古《茶經(jīng)》。唐代詩人盧仝被后世尊稱為“茶仙”。其實,盧仝之所以贏得生前身后名,絕非單單在于他愛茶、懂茶。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固然奇譎特異、文采飛揚,但是后人更加敬仰他的格局。他借茶抨擊朝廷的貢茶制度,為民請命,對茶農(nóng)抱以深深同情。正如作者所說,盧仝的格局“在億萬蒼生”。
一部中國人的茶事,是一部中國人的“小”歷史,也是一個“大”故事。唐煮茶,宋點茶,明后泡茶。順著一脈茶香,在《中國人的茶事》里,見歷史,見眾生,見自己。且看宋朝的“愛茶天團(tuán)”。蔡襄有《茶錄》;歐陽修有《大明水記》和《浮槎山水記》;蘇軾樂于品嘗各種茶,講究烹茶用水和茶具,還親自設(shè)計了一款提梁石銚,由其好友周穜制作完成;黃庭堅則是家鄉(xiāng)“雙井茶”的推廣大使。宋徽宗《大觀茶論》云:“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dǎo)和,則非庸人孺子之可得而知矣;沖淡簡潔,韻高致靜,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矣。”“茶有真香,非龍麝可擬”,徽宗欣賞茶中未經(jīng)人為、最本真的香氣。在他的心目中,茶更“白”是至上境界。
小小一盞茶,承載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yùn)。講茶的故事,離不開提到文人墨客的詩詞,各種博物館所藏器具和館藏字畫。作者依托豐富的茶書典籍、人物故事、古典詩詞、傳世茶畫,從先秦至清代,捕捉中國茶的高光時刻,詳述歷朝制茶、飲茶、品茶的變遷,也以自己的慧眼獨具精心挑選,收錄傳世茶畫、飲茶器物圖近150幅,令人賞心悅目。品賞《調(diào)琴啜茗圖》《清明上河圖》《文會圖》《品茶圖》《事茗圖》《趙孟頫寫經(jīng)換茶圖》等名畫,我們驚訝于古人對茶精益求精的追求,也驚訝于茶這一飲品豐富而深邃的內(nèi)涵。讀書亦如品茶,喝的是一種心境,品的是人生真諦。讀一本好書與飲一杯好茶,自是意氣相通。蘇軾說,“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tuán)小碾斗晴窗?!薄把┠榛ǜ∥绫K,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贝髅魅A則回應(yīng),“中國茶事如同一顆凝聚時光的露珠,凝結(jié)的是時人日常的生活,反映著時代的倒影。一杯茶,倒映著一個時期的風(fēng)貌,折射出一代人的精神底色?!?/span>
一杯茶,或苦或甜,或濃或淡,牛飲可解燥,慢品能娛情?!昂炔璨灰欢〞钊碎L壽,書畫也好,茶酒也罷,重要的是要過不糾結(jié)的人生。”雖然每個人對茶葉的選擇各異,咖啡、奶茶也在當(dāng)下年輕人群體中異軍突起,但是由茶葉浸泡出的這種清透飄香、微苦回甘的茶湯,卻永遠(yuǎn)是典型的中式味道,是一種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中、印刻在鄉(xiāng)愁里的滋味。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