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1月22日
◎肖篤勇
在丹巴縣城附近的馬路上,會時常遭遇正在行走的牛,三五成群,或獨步天下。牛犢高興時活蹦亂跳,成年的牛都走著穩(wěn)重而踏實的步伐,一副悠閑自在的神態(tài)。假若你開著車,為了安全而鳴響喇叭,有?;蚩肯逻?,但多數的時候它們置若罔聞,我行我素,對喇叭聲似乎早已經司空見慣,似乎在說這是車道人道也是牛道。你只好減速或停車避讓,這時,某頭牛對著你的車頭“哞哞”叫喚兩聲回應一下,然后泰然自行而去。如果碰到一頭牛正好躺臥在馬路中央,瞪著圓鼓鼓、慘白帶血絲的大眼睛,嘴不停的磋磨著,估計你得屈尊下車,用肢體語言和吆喝聲與它交流,最好表達出友好——牛哥,理解一下,我還要趕時間。
而在小金縣巴朗山飄著雪花的山坡上,在道孚縣八美鎮(zhèn)長滿青草和小黃花的草場上,看見放牧的牦牛,零星分布如移動的“雪域之舟”,匯聚成片形成蕩漾的牦牛的海洋,它們忍受著高寒或暴曬啃噬草和草根,那樣溫和、馴順和寧靜。
這是在藏地還能看到的牛的風景線,生命融進大自然的一種美,讓我生出了感動和思考——牛們何以在艱苦磨難中保持氣定神閑與安身立命的生命狀態(tài)?
小時候,看到牛吃草吃得快而粗糙,卻又在夜間嘴“推磨”浪費睡覺的時間,奇怪之余問大人,大人說牛生性懦弱遲鈍,只有抓緊時間快速吃草,危險來了好趕緊逃命,所以草便吃得潦草,等到安全了,再慢慢地回吃。后來讀到葉圣陶先生的文章,他幼年時對牛的眼睛印象特別深刻,深刻到對牛眼“不自在”與“害怕”的程度;又從長工那里知道了牛的眼睛看什么東西都會放大,比如看人,人就特別高大,像“四金剛”,故而牛對人有恐懼感,不敢倔強,聽人使喚,表現出的眼神也多是渾濁與哀怨的,等等。
長大后,我對大人們關于?!盎爻浴辈莸恼f法,包括葉老文章里寫的東西產生了警惕。原來,?!盎爻浴辈?,就是?!胺雌c”的生理習性,其本身是有利于牛的胃對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而牛的眼睛,由于其構造不同,大約只會影響到它所看到的東西的顏色及清晰程度,從科學的角度理解,同一個視角看一個東西,其大小應該是一樣的。
所以,牛的溫順,并不是因為它們把人看大了,而是脾性所致;也就是說,牛天生的生理構造與習性造就了其馴良與吃苦耐勞的品質。
但不知道為什么,我似乎更愿意從牛與人類長期以來形成的相互依賴、相互信任,甚至于相互崇拜的關系中來解讀牛所表現出來的生命狀態(tài)。
我們知道,牛在印度是“圣物”,不但能在街上自由自在的行走,人和車都要讓路,還能隨意吃它們想吃的一切東西,而且大多數牛是自然死亡的,很多印度人終其一生都沒有吃過牛肉。印度人崇拜牛,將牛尿當飲料當“圣水”喝,直接在牛糞上烤制魚肉吃,還相信牛尿牛糞可以用來治病。
同樣,在藏地,牛實際上被藏民們當成了“家人”。特別是牦牛,不僅僅成為了藏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伙伴,他們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是從牦牛身上獲取的,以牦牛肉為主食,牦牛奶作營養(yǎng)飲品,牦牛皮毛制成衣服;牦牛也寄托著藏民們的精神信仰,比如對于白牦牛的崇拜,白牦牛經過超度后要放歸自然讓其自生自滅,白牦牛是不少山神的化身,又比如對于普通牦牛的尊重,只要不是在殺牛季死掉的,當地人對它們都要進行厚葬,有的還會請寺廟的喇嘛來念經。還有,今天行走在甘孜、阿壩、昌都等藏地,仍然能看見人們把黃牛和牦牛的頭骨、角作為靈物來供奉,或者鑲嵌在石墻上供人視拜,甚至將剛殺的牛頭供奉在房頂上以示尊崇。
由此看來,牛的溫和與馴順,也是與人長期相處的結果,而且牛比人高大有力量,即便是在陌生人面前也會表現得坦然自在,這一點恰恰可以得到反證,強壯兇悍如非洲的野水牛,在獅子面前也大都會表現得緊張與警惕,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非洲大草原上的獅子卻懼怕當地的土著人,對人類的狡詐與兇殘充滿著本能的恐懼而唯恐避之不及。
現在回過頭來,理解牛的氣定神閑與安身立命,包括它的自由自在,這里面固然還有工業(yè)文明的進步逐漸讓牛從“蠻力”中解放出來了的因素,但是否也包含著牛在艱苦環(huán)境下磨練成的吃苦耐勞和勤勞奉獻的精神呢?包含著牛大智若愚、與人為善的低頭智慧呢?
而這道美麗的牛的風景線,已然在溫暖地揭示出一種民族向往和必然——脫貧攻堅,共同富裕,藏地人民正在用牛一般的勤勉踏實和奮斗精神走向幸福自由的生活,同偉大祖國一道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