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授農牧業(yè)實用技術。
■ 余應瓊 文/圖
說起“結對親戚”,家住甘孜縣生康鄉(xiāng)十一村村民仁真扎巴激動不已:“想不到自己的困難只向‘親戚’說過一次,他卻這樣重視。”仁真扎巴新建住房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這讓他在安裝400多米的入戶飲水管道時犯愁了。干部“親戚”洪勇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聯系水務局、找技術人員,幫助他安好了入戶管道。
干部離群眾有多近,群眾就和干部有多親,自群眾工作全覆蓋開展以來,該縣以“一月一主題”模式實現群眾工作與階段重點工作的“雙贏”,以“千名干部下基層”轉變干部工作作風,公職人員走進群眾,走進田間地頭、走進寺廟,傾情、傾智、傾力為群眾服務,干部的好形象、好作風也深深的烙印在群眾的心底。
兩年來,結對認親深化了干群魚水情,全縣2921名干部職工與12870戶、51680名農牧民結對,1300余個小分隊深入村寨認親走親,送溫暖、辦實事,收集群眾意見6000余條,解決困難問題3183件,化解矛盾糾紛667起,捐款、捐物累計967萬余元,向5.6萬群眾提供技術及致富信息咨詢;同心同向增強了向心力,157名領導干部聯系42座寺廟,干部職工結對聯系所有僧尼,協(xié)調資金1300余萬元,為寺廟辦事實55件;愛心幫扶彰顯了黨恩情,及時足額兌現746名“城鎮(zhèn)”三無人員和五保戶生活保障金453萬余元,160名孤兒與100名“愛心媽媽”(愛心爸爸)結對開展愛心幫扶,籌集愛心善款和愛心物資折合127萬余元;宣傳教育引導了新轉變,印編刻錄藏漢雙語宣講材料和光碟2100余冊/盤,開展“1+N”主題活動2000余場,開展主題宣講1900余場,開展讀報活動5300余場,開展“五下鄉(xiāng)”活動119場次;共建共創(chuàng)活動堅固了基層堡壘,全縣99個機關黨支部結對幫帶220個村(社區(qū))黨支部,發(fā)展農牧民黨員469人,開展“雙報到”和“黨員義工日”活動114場次;幸福工程推動了新發(fā)展,投入1600余萬元解決2500余戶C級危房改造和住房難題,轉移農村勞動力0.9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億元,完成包蟲病篩查2.8萬例,5.2萬人參加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投資6500萬元改善教育教學條件,整合資金3億多元,解決了1萬群眾安全飲水、1.5萬群眾缺電、2萬群眾出行難問題。
在開展群眾工作全覆蓋“六大活動”的同時,該縣積極創(chuàng)建全省“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試點縣”和“平安建設示范縣”,全面推廣“昔色經驗”,推行“五大工程”管理模式,形成了具有甘孜縣特色的社會管理體系,重點開展了社會治安、宣傳文化、土地管理等7個方面的專項整治,為推進主動創(chuàng)穩(wěn)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當前,該縣貫徹落實州委群眾工作轉段會議精神,著眼長遠、完善和落實服務聯系、矛盾排解、檢討糾錯、績效考評、宣傳互動機制,以推進群眾工作持續(xù)常態(tài)。
該縣要求堅持常聯常訪,實現干群關系更融洽;干部與僧尼由聯系交往向真誠交流轉變,實現同心同向促和諧;完善幫扶體系,扎實開展殘疾人關愛活動,加快康北兒童福利院建設,進一步規(guī)范完善敬老院管理,大力弘揚慈善精神;圍繞“愛國守法感恩團結”主題,固化“一月一讀報日”和“1+N”宣講活動,創(chuàng)新載體,做到“四個講清楚”和“三個轉變”,并加大文藝節(jié)目創(chuàng)作力度;抓好服務型黨組織創(chuàng)建,建立機關黨組織與結對共建共創(chuàng)村黨支部“分級亮牌”捆綁機制,深化“N+1”和“1+N”黨員聯系服務群眾模式,積極推進“黨員先富工程”,大力開展“雙報到”、“黨員義工服務”等活動;幸福工程要科學規(guī)劃、合理配置,拓寬惠民便民項目覆蓋面,不斷提升農牧民群眾幸福指數;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要實現社會更和諧,年底前完成除邊遠牧區(qū)外的網格化服務管理系統(tǒng)建設,著力化解深層次、苗頭性矛盾隱患,強化源頭性、基礎性工作。
同時,努力實現群眾工作與中心任務互推互助,要發(fā)動群眾共同抓發(fā)展,組織群眾共同抓民生,采取政府補助水泥、鋼材等方式,組織群眾投工投勞,加快項目建設。要依靠群眾共同保穩(wěn)定,充分發(fā)揮好村“四員”作用,依靠群眾收集掌握村情民意,采取以群眾工作為主的柔性維穩(wěn)方式,引導群眾主動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