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晚上碰碰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欧美国产,激情五月天色亚洲网,人人做久久做奥美大片

<center id="yykqo"></center>
<menu id="yykqo"><em id="yykqo"></em></menu>
<menu id="yykqo"></menu><li id="yykqo"></li>
<strike id="yykqo"><noscript id="yykqo"></noscript></strike>
  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新聞 >> 社會民生 >> 瀏覽文章

甘孜檢察:三個書記一臺“戲”

甘孜日報    2019年09月04日

王三喜和他幫扶的孩子。

萬鑫和他幫扶的孩子。

郭旭(右一)到村民家中走訪。

◎姜方富 鄧元德 檢察日報記者 劉德華 文/圖

甘孜州檢察院3名檢察干警遠離老婆孩子,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甘孜縣農(nóng)村擔任第一書記。

他們在雪域高原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帶領藏族同胞奔向小康。他們在各自負責的村落里,與村民一起演繹了1臺脫貧攻堅的好戲。

郭旭:艱苦不怕吃苦

郭旭,州檢察院普通干警,2017年5月被派往甘孜縣奪多鄉(xiāng)果木村任“第一書記”。

郭旭的父母年過花甲,遠在大英縣老家,需要兒子的陪伴;妻子在康定做小生意,需要丈夫的陪伴;女兒正在讀書,缺少父親的陪伴。父母是不會給兒子添麻煩的,所以他們口中從來不把那種思念說出來。妻子抱怨分別之痛苦的時候,他只能想盡辦法安慰,說兩年時間很快,也可以抽空回來陪她。

雖然滿懷熱情,但到了開展工作的時候,現(xiàn)實的困難給這個剛到任的“第一書記”潑了一盆冷冷的冰水。

果木村是藏族村,屬于半農(nóng)半牧村,村民中能聽懂漢語的寥寥無幾,距離縣城68公里,平均海拔3520米,全年無霜期80天。這樣客觀的環(huán)境,其艱苦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但他和其他同事一樣,本著“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的高原工作精神,努力堅持下來。

如何打破農(nóng)業(yè)結構單一這一塊堅冰,讓郭旭思緒萬千。村民采挖中藥材讓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為什么不直接種中藥材呢?說起來容易,但種植中藥材并不是他的強項。正在為這事輾轉反側的時候,成都醫(yī)學院定點幫扶果木村,這讓這一個想法有了實際操作的可能。隨后他積極與成都醫(yī)學院溝通,找來中藥材專家實地考察,并到其他中藥材種植基地實地調(diào)研。最后他與村民一道確定秦艽和大黃作為試點品種,在果木村進行試種。2018年5月6日,秦艽和大黃的種植拉開了帷幕。郭旭帶頭下地干活,老百姓熱情高漲,干勁更大了。通過一整天的勞動,終于把兩畝種苗全部栽種下去。雖然中藥材短期并不能見到實際的效益,但大膽嘗試才是打破傳統(tǒng)、脫貧致富的必由之路。

如何才能破除畜牧業(yè)受傳統(tǒng)思想的禁錮呢?2017年9月,在鄉(xiāng)黨委政府提出的“一戶一頭牛、致富一家人”的脫貧思想號召下,在出欄大戶的正確引導下,老百姓看到了出欄的好處,看到了脫貧的希望,信心倍增。有牲畜的農(nóng)戶積極與村兩委簽訂“出欄協(xié)議”,沒有牲畜的貧困戶主動要求發(fā)展家庭牧場。為解決接下來的資金問題,郭旭在熟練掌握國家相關扶貧政策之后,積極與縣信用聯(lián)社銜接,為貧困戶申請小額信貸,共解決11戶共55萬元發(fā)展家庭牧場的啟動資金。通過與縣農(nóng)牧局銜接,派遣牦牛養(yǎng)殖專家到村作專業(yè)指導。看到夕陽牧歸的場景,讓他對村子的脫貧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

勞動力不出門,掌握技術是關鍵,郭旭也深知這一點。在走訪一家貧困戶時,對方的回答讓他記憶深刻。在問起有沒有什么技能、想要學習什么技能的時候,他回答“我沒有什么技能,暫時也沒有想學習什么技能?!边@是許多貧困戶內(nèi)心真實的寫照。如何改變他們固有的想法,這需要從理論和實際出發(fā)來解決,也就是既要讓他知道技術的有用之處,又要讓他看到技術帶來的直接利益。這時候,奪多鄉(xiāng)奔康勞務公司應運而生。他們通過與甘孜州康巴英才培訓學校銜接,向外推薦有技術的人才就業(yè)和培養(yǎng)技術性人才的方法,終于讓貧困戶看到了希望,打破了困擾果木村及鄰近村莊“勞動力不出門”的僵局。他積極走訪各戶,勸說青壯年參加培訓,目前全村有20位青壯年參加挖掘機培訓。

兩年來,郭旭通過與縣級專項部門銜接,與奪多鄉(xiāng)黨委政府溝通申請,積極為11戶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解決貧困戶的住房安全問題;更換全村飲水管道1500米,改善農(nóng)戶的飲水安全問題;農(nóng)網(wǎng)改造、硬化村內(nèi)道路、安裝路燈、新修垃圾池等各種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已完成。

果木村已為2019年村子脫貧工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貧富工作看似困難,只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踏踏實實地干,終會收獲群眾的肯定。

王三喜:踐行光榮使命

每天看到村上停著的那輛白色吉利熊貓小車,就知道他來了,樸實的踐行者,村民心中的好書記——王三喜。

村民們喜歡稱呼他的座駕叫“小白”。“小白”身上的一道道劃痕傷口,承載著他為村上的辛勤勞動的記憶。他還有一輛黑色的摩托車“小黑”,身上同樣的流淌著一道道劃痕傷口。他剛來的時候,摩托車不會騎,小車不會開。為了把工作做好,最終克服重重困難,學會了騎摩托車、開小車。在村民的印象里,村上的小路、山坡、河道都有他摔倒爬起來的身影……

2017年5月,王三喜來到甘孜縣下雄鄉(xiāng)俄措村擔任第一書記,俄措村一個純牧民村,坐落在海拔近4000米的半山腰,一片荒寂。

王三喜一來就到村上了解情況,他想在村上種花種樹,增加一片綠色,為俄措村帶來一些生機。非農(nóng)機專業(yè)出身的他,根本不知道在這種高原能種什么。他上網(wǎng)查資料、騎著“小黑”到花卉果木市場走訪了解。經(jīng)多方咨詢,最后帶領村民試著栽種蘋果樹、高原桃樹。他親自栽種,澆水,指導后期的保養(yǎng)工作,定期不定期地觀察樹苗的生長情況。還買了很多花進行栽種,分配給貧困戶家庭。

如今,村民們的心情和精神面貌都發(fā)生了巨變。

王三喜深知教育為本的理念,時常鼓勵身邊的人多學習。2018年7月28日當聽說村上亞馬澤仁家里的兩個孩子考上了瀘定高級中學網(wǎng)絡班,家庭因為學費的問題,只讓一個孩子去讀書的時候。他主動到亞馬澤仁家里了解情況,鼓勵益西生龍、生龍多吉努力讀書,不用擔心學費的問題,學費他來幫忙解決。學校開學時,王三喜自掏腰包500元作油費,開著“小白”送益西生龍兩兄弟入學。在路上,他叮囑他們好好學習,有什么問題給哥哥打電話。學費問題,哥哥已經(jīng)給你們找了一位愛心人士資助,你們只管努力好好讀書。村上的殘疾女孩蘇吉康珠小時候因為不注意被開水燙傷,右手殘疾變形失去功能,王三喜為她找到了資助人,并開著 “小白”帶她到成都省醫(yī)院和整形醫(yī)院檢查她殘疾的手臂。鼓勵蘇吉康珠聽醫(yī)生的話,多用右手活動,讓右手恢復基本的功能。并鼓勵她努力讀書,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未來。同時他也給鄉(xiāng)干部培訓財務知識,給學校學生講計算機知識,給村民講解法律知識。給鄉(xiāng)干部買財務專業(yè)用書,給學生們買字帖,在村上放電影,鼓勵村民多看多學習。

2018年7月14日,在深入調(diào)研的基礎上為方便村民日常購物,王三喜墊支2.7萬元在村上建立起了便民超市。超市貨物種類繁多,很多東西村上的村民都沒有見過,村民歡天喜地,還開展網(wǎng)上購物,網(wǎng)上話費充值。通過與甘孜電子商務公司溝通,還把俄措村作為了電子商務點,極大的方便了村民購物。

王三喜說,他要引進新事物,新思想。很多東西和思想,只要引進來了,村民就會慢慢的接觸,有接觸,慢慢地就學會改變了。如果都不去嘗試、不去引進,那么就很難改變村上的面貌。他把超市作為和村上架起溝通的橋梁、學生愛好者鍛煉的基地。他在超市外搭建起了陽光棚,時時刻刻可以看到大家有說有笑,村民有什么問題都會找王三喜說。他為了方便群眾,還專門在門外掛了一個牌子,上面寫有他的名字和電話號碼。

村民相信王三喜,他也時時刻刻為村民著想。去年9月,全村的電費出了問題,負責收電費的幾個組長都感覺電費不對勁。他們把電費問題告訴了正在外地培訓的王三喜,叮囑他不要告訴任何人,他們等他回來解決。村民現(xiàn)在不相信其他人,只相信王三喜。王三喜學成歸來把全村6個變壓器的繳費通知單拿去仔細分析,很快就發(fā)現(xiàn)存在重復抄表繳費問題。于是,他開著“小白”帶著村民代表和他到縣電力公司咨詢具體情況,協(xié)調(diào)解決此事。電力公司及時了解情況,查詢具體的原因所在。從電力公司到片區(qū)的供電所,再到俄措村抄表和收費的工作人員一一核查。最終找到因工作不細而重復抄表造成多收費的具體原因,并為村民減少了近兩萬元的電費,也為以后正常的電費收繳建立了明確的通道,避免重復抄表收費現(xiàn)象發(fā)生。

王三喜在村上走訪期間,發(fā)現(xiàn)村民洗衣很困難,就想辦法多方籌資,為村民修建了公共洗衣臺,解決村民洗衣問題。

2018年12月,王三喜帶領俄措村實現(xiàn)脫貧摘帽。他做為俄措村的“第一書記”,樸實的踐行著自己的承諾。

第一書記的“第一”意味著第一擔當,既是期望也是責任。這三位從檢察院來的第一書記,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共產(chǎn)黨人的責任擔當,踐行著新時代賦予“第一書記”的光榮使命。

萬鑫:缺氧不缺精神

六個小時的車程后,州檢察院的萬鑫到達了他要擔任第一書記的地方——甘孜縣下雄鄉(xiāng)地慶二村,這里海拔4100米。萬鑫到村后就病了兩天。高原反應很嚴重,除了感覺頭重腳輕,渾身乏力之外,幾乎每天早上他都要流鼻血,這種情況一直伴隨著他駐村的這兩年多。

萬鑫,2015年9月進入州檢察院公訴處工作,2016年11月被下派到甘孜縣下雄鄉(xiāng)地慶二村擔任為期兩年的第一書記。

初到村上不熟悉情況,沒有工作方向,沒有培訓也沒有指導,語言又不通,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萬鑫不知道工作從何入手。剛開始的兩個月是難熬的,要克服高原反應帶來的不適,要熟悉村上的情況,又要在時限內(nèi)辦完手里還沒有處理完的刑事案件。經(jīng)過兩個月的走村入戶熟悉情況后,他逐漸知道了怎么樣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老百姓需要什么,政策怎么樣落實。

2017年2月,內(nèi)地已經(jīng)有了春暖花開的跡象,地慶二村還大雪紛飛,為了能夠使村子順利脫貧摘帽,過完年后萬鑫就到崗了。到崗后年初計劃、幫扶規(guī)劃、項目建設規(guī)劃等,在縣委縣政府的統(tǒng)一安排部署和第一書記的努力下,都在有條不紊地落實。然而,既然是主動報名下基層鍛煉,萬鑫當然不滿足于這樣按部就班地工作,作為一名有想法的熱血青年,將這次下村看做是人生的一次重大經(jīng)歷,意義非凡。

在走訪過程中,萬鑫發(fā)現(xiàn)村里和鄉(xiāng)小學的孩子冬衣單薄,而且很少有換洗的衣物,孩子們的臉蛋因為紫外線的照射和冷凍,全部都是紅彤彤的,看著讓人心疼。最讓萬鑫難以接受的是居然有孩子穿著涼拖鞋在零下十多度的沒有取暖設施的臨時教室里上課。

一個人的能力固然有限,但當一個人全力以赴無私奉獻時,不管結果怎么樣,其意義已經(jīng)超越成敗,讓人肅然起敬。萬鑫經(jīng)過多方聯(lián)系,取得多個愛心人士和機構的信任,并得到他們的愛心捐助。其中一家名叫“川藏騎兵”的運輸組織與萬鑫共同發(fā)起了“物薄情深傳愛·藏區(qū)2017暖冬公益捐助”活動?;顒拥呐e辦構建起關愛未成年人的橋梁紐帶,為鄉(xiāng)小學的孩子們帶去了實實在在的溫暖。經(jīng)過5個月的募捐,2017年11月10日,30余名愛心人士組成的車隊從成都出發(fā),驅車二十多個小時于11日上午將募捐到的物資送達鄉(xiāng)小學,共送去外套、保暖內(nèi)衣褲、毛衣、帽子、棉被等1000余件,文具盒、鉛筆、水彩筆、作業(yè)本、橡皮擦、水杯等學習用品600余件,象棋、跳棋、足球等20余件,募捐物資估計價值3萬余元,使60名學生受助。

愛心人士還走訪了3戶困難家庭,并送去了慰問金。在得知困難家庭的困難原因后,“川藏騎兵”賡即發(fā)起愛心幫扶活動,對困難家庭實行一對一的幫助和醫(yī)療救助。兩年來,持續(xù)得到幫扶的有兩戶,其生活狀況目前得到明顯的改善。

2017年底,地慶二村順利脫貧,但萬鑫身上的責任還沒有卸下。

2018年夏季的牧場風景怡人,無名的野花隨風搖擺,遠處的雪山與藍天交匯,白的或黑的帳篷點綴在綠色的草原上,牦牛悠閑地踱步吃草,這里就是天堂。但是高原的天氣捉摸不定,一會兒陽光明媚晴空萬里,一會兒電閃雷鳴傾盆大雨。

地慶二村的夏季牧場離村委會有20多公里,沒有路,只能騎摩托在牦牛趟出來的道上蜿蜒前行。為集體牧場能夠更好地發(fā)展,萬鑫和包村干部常常要去集體牧場,買牛賣牛、打耳標、打預防針等事都要親力親為。穿一身干的衣服上去,也是穿一身干的衣服下來,但是中間可能濕了幾回。

在萬鑫和同志們的共同努力下,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地慶二村穩(wěn)步發(fā)展,集體經(jīng)濟收入也大幅提升,村民臉上的笑容就是對萬鑫工作的肯定。

看著村民們的笑臉,聽到脫貧戶的聲聲“卡卓、卡卓”,萬鑫駐村兩年來的辛苦和疲憊都瞬間煙消云散。





  • 上一篇:吉居舊貌換新顏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