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新娘
迎門三杯
■黃能貴 文/圖
■貴羌(瓊)人的婚禮一般在深夜舉行,吉時到,新娘的哥哥或弟弟或親老表(表兄弟)背上新娘,在送親隊伍的簇擁下由接親人員帶領(lǐng)趕往男家,途中接受對方擺設的三道迎門接路酒后,才到男方家門口等待婚拜禮節(jié),拜禮完畢就宵夜(吃夜宵)。第三天是匯親、回門、謝幫辦、還家具、撤盤等。婚后生育第一胎,懷孕后要回娘家調(diào)養(yǎng),直到分娩滿月才帶上嫁妝和孩子回婆家。
趕馬幫
貴羌(瓊)人生活在大渡河峽谷里。羊腸小道,懸崖絕壁,陡峭難行,人們生產(chǎn)生活用品的運輸和物資交易必須依靠人背和馬馱。人背的工具是背兜加勒皮;馬馱的工具是馬匹。馱運前,要對馬匹進行裝飾,給馬配上馬嚼、纏頭、襻胸、鞍架、墊子、韁繩、秋珠、秋輥、鈴當、馬掌等,裝配齊全才能使馬馱運。馬夫三五結(jié)隊,互相照顧稱馬幫。趕馬人叫馱腳娃。馬背上的馱貨叫馱子。物資叫腳貨。馬的膘豐越能馱運,打扮越好更顯示趕馬人的素質(zhì)。馬幫的人數(shù)多少氣質(zhì)如何都顯示本幫的品行,人好馬好鈴聲好,馬幫生意也就好。當然馬幫規(guī)矩多,口語多,忌諱多,這也體現(xiàn)馬幫的素質(zhì)。馬幫延續(xù)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宗教信仰
貴羌(瓊)人信公巴(苯教),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樹有樹神,什么都講神,也以正為神以斜為鬼。公巴就是羌族的釋比漢族的神漢,念經(jīng)辭誦、請神驅(qū)邪、擇日擇時迎親修建、撤舊安葬都由公巴或端公來辦理(也有請喇嘛的)。貴羌(瓊)人相信世代輪回,善惡有報,家神供奉天地君親師神位,講天文地理陰陽風水,以白為神為潔凈吉祥,以黑為惡為兇為斜,轉(zhuǎn)山、進廟(寺),節(jié)日與羌人同。
貴羌(瓊)人規(guī)矩多,如長輩說話小輩不能插言,男人說話女人不能參言,長輩走前小輩走后,男人走前女人走后,公公不能與媳婦同板凳坐,吃不言睡不語,夜晚女人不能進別戶,雙身人不能抱別家小孩,穿戴白色不能進新婚房。失家之人忌諱更多。
貴瓊古道
貴瓊古道分商道、煙道。商道(只談貴瓊地)有兩條:一條從安樂江村的降虎廟經(jīng)太陽溝,進四灣到嘉靖河壩,轉(zhuǎn)擦道,過枇杷灣施家河壩,由亢州河壩進入魚通;另一條從四灣分道進五里溝,轉(zhuǎn)擦道上巖州。巖州古道是唐代時開通的茶馬古道,明代由朝廷撥官銀加寬修繕成官道。明代在巖州建茶馬互市,設巖州軍衛(wèi),把雅州茶從雅州或碉門(紫石關(guān))運到巖州與藏民進行交易。雅州茶到巖州后可從亢州渡竹殼溜索橋至停商坪(鴛鴦壩),出爐關(guān)運到朵甘(德格)進烏斯藏,當時康定沒有設市(任乃強《民國川邊游蹤·瀘定考察記》);還可經(jīng)巖州翻馬呷梁子到趕羊溝、鵝包、前溪、初扎、高烏、麥苯到新街(阿壩小金縣城),過新街進入保興和威州。煙道,因鴉片戰(zhàn)爭后罌粟種植傳播到魚通,從魚通順大渡河谷的巖州─亢州─時濟─江嘴─捧塔─長巖窩─筲箕窩─靈關(guān)寨─城門洞進新街。新街在民國時期是貴羌(瓊)人趕煙會的地方。另大渡河上游東路也是煙道。建國后禁煙,煙道逐步冷清,現(xiàn)在多已荒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