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11月02日
——全州村(社區(qū))黨組織書記全覆蓋培訓亮點掃描
■州委組織部
加快建設美麗生態(tài)和諧小康甘孜,關鍵在隊伍,重心在基層。今年以來,我州聚焦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中村(社區(qū))黨組織凸顯出的能力短板,結合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工程,采取“現場會+”的方式,分片區(qū)舉辦以法制紀律、脫貧奔康、群眾工作能力提升3大主題為主要內容的村(社區(qū))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班暨基層黨建片區(qū)現場會3期,先后培訓村(社區(qū))黨組織書記326名,探索總結了系列適應少數民族地區(qū)基層干部教育培訓的新途徑新方法。
高規(guī)格啟動,破解“上熱下冷”問題。將培訓情況納入全州基層黨建工作目標考核,及時成立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安排培訓工作、親自審定培訓方案。州委組織部深入調研、精心組織,部領導分片區(qū)參加開班式和黨建現場會,每期培訓均由各縣(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帶隊,分管副部長(副主任)全程跟班管理。示范培訓班啟動后,州委組織部綜合現場會點位負責人以及培訓過程中、參訓學員反饋意見,先后2次對點位選擇、課程設置等方案進行優(yōu)化、完善,得到了參訓學員的一致好評。州級示范培訓班的舉辦,全面推開了甘孜州村(社區(qū))黨組織全覆蓋培訓工作,為縣、鄉(xiāng)兩級開展培訓提供了參考、統一了標準,形成了一級參照一級、層層狠抓落實的培訓氛圍,有效解決了“上熱下冷”問題,對育強全州基層“領頭雁”規(guī)劃好了“頂層設計”。
模塊化施教,破解“學習不系統”問題。堅持從村(社區(qū))黨組織書記崗位實際和文化水平出發(fā),緊緊圍繞各項目標任務,重點從法制紀律、脫貧奔康、群眾工作三個方面設置培訓模塊。在“法制紀律”模塊,通過學習黨規(guī)黨紀和法律法規(guī),增強了學員的法紀意識,為維護基層法治良序培養(yǎng)了一批“明白人”;“脫貧奔康”模塊,以“自己帶頭富、帶領群眾富、推動集體富”三個方面為重點,引導學員理思路、學經驗,結合實際找準發(fā)展路子,帶領群眾脫貧奔康?!叭罕姽ぷ鳌蹦K,突出建強村(社區(qū))黨組織,力促基層組織發(fā)揮作用,要求黨組織書記聽清群眾心聲、當好群眾貼心人、辦實群眾身邊事,不斷鞏固夯實黨在藏區(qū)的執(zhí)政根基。3個模塊既突出主題,又互有促進,全方位地開闊了繼任支部書記眼界,加快了新任支部書記成長速度,為決勝脫貧攻堅奠定了基礎。
分片區(qū)設班,破解“針對性不強”問題。村(社區(qū))黨組織書記來自不同地區(qū),生產生活方式和村情實際各有不同,片面組班,往往導致培訓缺乏針對性,達不到預期效果。針對這一實際,我州采取分片分類開展培訓方式,提出了“針對不同村情分類設課、按照不同片區(qū)分類組班”的思路,堅持1個班次1個培訓方案,劃分東、南、北3個片區(qū),設置4個培訓點,結合農區(qū)、牧區(qū)、半農半牧區(qū)生產生活實際開展針對性培訓。同時,為滿足不同班次、學員培訓需求,采取“選拔+推薦”的方式,組建了由州級部門負責人、農牧業(yè)專家、黨校講師、優(yōu)秀村(社區(qū))黨組織書記等50余名專家、教授組成的師資隊伍,運用藏漢雙語形式開展農牧區(qū)產業(yè)結構調整、農村經營管理、農業(yè)栽培技術、產業(yè)規(guī)劃等培訓60余課時。除此之外,培訓班還大量運用基層的教材和身邊的案例教育基層干部,讓學員們感覺“對口、對味”,切實增強了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開放式培訓,破解“吸引力不強”問題。在舉辦培訓班的同時,州委組織部提出了“每期培訓舉辦一場高規(guī)格黨建現場會”思路,精心選擇現場觀摩點位,將“課堂+觀摩+座談”的培訓方式延伸到基層,做到進門是課堂,出門是現場,使學員們身臨其境、耳濡目染,接受最直接的現場教育,感受同區(qū)域的發(fā)展變化,使大家受到強烈的視覺震撼和思想沖擊。培訓中,重點采取現場交流、分組搶答、分縣評比等互動性、參與性更強的教學方式,讓學員唱主角,注重把引導學員思考放在突出位置,通過多渠道、多層面的交流,實現了由過去的“填鴨”式“單向傳輸”培訓向“多向互動”式培訓的轉變,使培訓由知識更新向全面提升能力轉變。
全過程考核,破解“學好學壞一個樣”問題。始終把嚴的紀律要求貫穿培訓全過程,學習情況納入村(社區(qū))黨組織書記年度考核,制定培訓管理制度并印發(fā)全體參訓學員,州委組織部選派專人擔任培訓班主任,全程跟班管理,嚴格日考勤、晚查寢制度,確保學員集中精力參加培訓。為每縣參訓學員設置1名領學組長,由參訓縣委組織部干部擔任,隨堂實時了解學員學習情況,根據學員反饋,組織授課老師與學員課后交流互動,答疑解惑,確保學員真正聽得懂、學得會。課余時間,要求參訓學員結合培訓內容和工作實際,撰寫學習心得體會,切實加快培訓成果轉化,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杜絕了參加培訓“敷衍應付”的問題,促使學員現場示范學、回村帶頭干。